穿越到战国初年,身份卑微到连姓都没有,却敢有野心。
为了支撑野心,拜墨子为师,混入墨家隐忍数年以篡巨子之位。
墨子述而不作,他编纂墨经将墨经改的面目全非。
诸侯争霸、大争之世,他却偏偏相信宁有种乎。
总之,这是个野心家的故事。
展开更多简介 / 收起战国墨家+思想碰撞+历史推演+专业知识,作者写过从酋长到球长,新顺1730,看这本书的契机是当初源于七月(斯人已逝,痛心)的推荐。
收录于:2025-01-27看过最好的历史网文。首先,它并未像某些穿越文那样过度依赖科技外挂,这一特质使其在众多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也体现了优质历史文的共性——对历史的尊重与还原。作者在描绘战国时期墨家及各国势力插入的细腻而准确的历史细节,以及独特的文言文翻译腔式对白,都为小说注入了强烈的时代感,读来非常有沉浸感。而作者对历史大势、战国时局的推演作为主角行动的蓝图,使得主角真正意义上融入了那个时代,而不仅仅是依靠所谓的先进生产力降维打击式平推。而结尾的设计更是让我印象深刻。它并没有走传统的美满结局路线,而是别有深意地展露了新的矛盾,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收录于:2024-03-01变革世界的穿越战国的小说
❤️8 收录于:2023-12-10了解墨家思想,哈哈哈在起点学知识,醉了
收录于:2023-11-30老书虫推荐指数:⭐️⭐️⭐️✨
新晋小白适合度:⭐️⭐️
PS:本书其实很容易引起键政党的争论啊,我是指各方面的。巧了,无论新老书虫群体都含有一定比例的键政份子(me too)。话撂这儿了,再补充一句,真好看,书荒的可以加一下书架。
收录于:2023-09-06书名:《战国野心家》
作者:最后一个名
状态:完本(336万字)
要素:先秦战国 权谋 经营
作品评分:★★★★★
个人评价:本书是历史小说中少有的描写先秦诸子文化争鸣的,尤其将墨家人物作为正派,儒家人物作为反派来描写,超脱主流,别有新意,人物性格也描写得很突出,让人赞叹本书为历史文神作,五颗星!
简介:主角穿越战国初年,身为老百姓的主角为了改变命运在家乡语出惊人,得到在当地讲学的墨子的关注,随后更是运用现代知识传播墨家理念,终成墨者,开启了自己撬动中原之路。
收录于:2023-07-30推荐指数:☆☆☆☆
作者:最后一个名
字数:336万
状态:完结
标签:权谋、经营、杀伐果断
本书讲述了主角带着一斤种子穿越回战国时代,可惜却成为一个连姓氏都没有的贱民鞋匠“适”。然而,王侯将相何曾能够挡得住命运的变迁!主角运用带回的种子以及掌握的造纸术等技艺,巧妙地融入墨家门下,并运用现代理论改革墨家思想,组织结社,激发人民的力量。
主角在各方势力薄弱的地区扩大自己的势力,积极推动农耕改革,摒弃封建迷信,积极发展生产力。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他成功地让人民有了更好的未来,促进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收录于:2023-07-14这部书写春秋末期、战国初的墨家故事。
主角穿越成平民,因为获得墨子的青睐而成为墨者。利用后世的知识逐步成为墨家核心……
收录于:2023-06-19标签:战国、墨家、穿越、架空、历史
作品介绍:战国野心家讲述了一个现代人携带一公斤种子穿越到战国时期,拜入墨家,他利用自己的现代知识和思维,对墨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之更符合时代的需要。
作品看点:
主角改革墨经,使之更适应时代的需要,与各路诸子进行辩论,展现自己的智慧和见识。
主角还参与了各种诸子辩论,与儒家、法家、道家等各路学派进行了激烈的交锋,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见识。
作者还运用了大量的幽默和梗,让小说充满了趣味和活力,不会枯燥乏味。
适读人群:喜欢历史架空小说、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墨家思想的读者。
收录于:2023-06-08标签:赤色,推演,战国,隐喻
❀❀❀❀❀❀❀❀❀❀❀❀❀❀❀❀❀❀❀❀❀❀❀❀❀❀❀❀❀❀
虾说:
这本书看起来写的是春秋战国,其实写的是近代史,毕竟“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作者笔力功底深厚,十分擅长推演和分析,大局观强,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诸子百家观点的探讨甚至是研究,内容详实,且逻辑自洽。
内容上,这本小说无论是带有古风的行文(而且里面的文言很大程度上是正儿八经的文言,不是网络文言),诸子辩论,批判孔老二,贵族打着道德的名号谋利,还是战国时期农人的言行说辞,给人一种历史本应如此之感觉。
除此之外,如果对近代世界史尤其是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比较熟悉的话,那你会发现这本书里包含的要素或者说玩的梗真的非常之多——
墨家在商丘搭建的询政院和庶民院隐喻了法国大革命前的三级会议;
费国革命宣判国君因叛国罪而被判死刑隐喻了法革时期的路易十六;
以及“墨者上前堵住缺口”,这个隐喻也是众所周知的;
还有唐武革命,革命无罪,这个就不用细说了;
此外,军政组织模式影射了包括但不限于支部建在连上、新模范军、容克军官团、沙俄近卫军、满清地方新军等一系列或“先进”或“反动”的军队组织模式
再比如最后那张图讨论什么时候是剿灭齐国的临淄军团用的“趁热打铁”和“炉火烧的通红”的隐喻来源于国际歌第二段。
所以如果熟悉世界近代史和中国上古史,并且拥有基础的嘛咧知识的话,那么看这部小说会很爽。
当然,要说缺点的话大概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野心太过强烈,且作者动辄引用古文,而且行文也多复古,导致有一种论文感。
最后引录一段:
“冒着浓烟、使用煤和蒸汽的纺织厂,使用煤和蒸汽作为鼓风设备的冶铁作坊、一个时辰二十四里日夜不息可以装载白人或万斤货物的机器…种种这一切自十年前就开始在泗上出现的新机器宣告着新时代的到来”
那么什么是“新时代”呢?
“是那些张口私产闭口公产,俯首民意仰首自由,挥斥公平,研究人性的人的时代”。
收录于:202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