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20世纪经典著作)

自私的基因(20世纪经典著作)

(推广) 作者:(英)理查德·道金斯()
标签: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状态:完本
总字数:29.43w 真实粉丝数:22
总收藏:398 总推荐:174
刷新时间:2019-05-21 22:52 
2015-11-26更新: 第69章 尾注(15)

  自私的基因是20世纪最经典的著作,这版三十周年纪念版,在前版本基础上有两章增补和修订。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生命有何意义,我们该如何认知自己?《自私的基因》充满想象力。任何生物,包括我们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机器。这本书是实实在在的认知科学,复制、变异和淘汰简单的三种机制可以演变出所有大千世界生命现象里的林林总总。

  展开更多简介 / 收起

  找本实体书镇书单,别处看完后抒发想法。

  个人认为观看本书首先需要理顺文中逻辑(个人认为本书部分论述犯了倒果为因的错误),其次需要分清文中提及的几种不同内涵自私的概念,最后要考虑到人类社会的特殊性。否则就极易形成"自私有理"之类的观点。

  本书的内在逻辑其实是,基因本没有目的性或者意义,所谓的目的性不过是人类倒果为因强行附加的。正常的逻辑其实是,基因在漫长的环境筛选下不断发生改变,而至今依然留存到现在的基因普遍具有一种特征,就是似乎基因具有尽可能让自身(在当前外部环境下)得到延续的目的性,这也就是书中"自私的基因"的自私。

  个人认为本书在论证过程中时而发生倒果为因的错误,即把人类对基因虚构出的"目的性","自私"作为因而不是自然选择出来的果。由此对动物的种种行为做出的解释也具有一定问题。当然在外部环境长期保持稳定的条件下(本书其实基本在讨论这种环境)这种解释似乎也没什么问题,然而当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这么解释就有所不足了。(比如环境突变造成的大灭绝,人类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人类对其它物种的人工选择等)。

  本书中内涵不同容易混淆的自私一共有三种。第一种是基因的"自私性",个人认为其内涵是在漫长的环境筛选下依然留存到现在的基因普遍具有的一种特征,即基因似乎具有尽可能让自身得到延续的目的性,表现为有利于提高基因群的适合度,决定了动物的自私行为和利他行为。第二种与动物利他行为相对的动物自私行为,有较为严格的定义,即动物以降低其他个体的适合度为代价,来提高其自身的适合度的行为。第三种是人类自私行为,具有社会性与阶级性。而字典中对自私行为的解释更类似于超限自私行为(极端异常的利己行为),即指为一些蝇头小利,不惜牺牲他人重大利益,甚至取人性命的行为。

  有想了解生物利他行为的建议百度搜索"利他行为的演化",解释的不错。

❤️20 收录于:2019-05-21;更新于:2019-06-01;删除于:2020-05-13

  英国演化理论学者理查德·道金斯创作的科普读物,首次出版于1976年。

  作者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人们生来是自私的。人类窥见了社会关系中基本的对称性和逻辑性,在人们有了更充分的理解之后,人们的政治见解当会重新获得活力,并对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支柱。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也必将对自己受苦受难的许多根源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的突破性贡献在于,把根据自然选择的社会学说的这一重要部分,用简明通俗的形式,妙趣横生的语言介绍给读者。

❤️5 收录于:2018-09-01;更新于:2019-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