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人已不在。
收录于:2017-12-31⭐️⭐️⭐️⭐️
文笔情节没话说,就是节奏慢了点,得耐心品
我不会告诉你这本是蒙面随机选书淘出来的
❤️1 收录于:2017-12-31【9分】魏晋南北朝的名士风流。
唉,好几年前在起点发现的书,那时候还是中学生,现在毕业工作了,补了全订。
❤️5 收录于:2017-12-30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盛极一时的大族沦落至此,当年的朱雀桥边,当年的乌衣巷口,不知种的何花,斜阳相映,又是何等光景?
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
陆氏花痴是花痴却非花痴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九品中正制当真害人不浅
儒释道玄,对辩清谈!
魏晋风流,神往不已!
❤️8 收录于:2017-12-28三痴大才,惜英年早逝!
❤️3 收录于:2017-12-28《上品寒士》
收录于:2017-12-23;删除于:2017-12-24不同于浮躁喧嚣的网文,三痴的文笔清雅沉静,如同一涌孤独的清泉静静流淌。
看完这本书,始知魏晋风流,始知风雅,清新婉转,无戾气,回首间,仅一雅字长留。
东晋士庶分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这本是历史里冰冷的记载。在这里,随着寒门少年陈操之的奋斗将之表现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书中的正派还是反派,都有礼有节,无论做什么事都是要讲究正名有据,这才是我们一脉相承的古君子之风。
书中人物无论尊卑,皆细致传神,每个人的出场都不是空穴来风。而操之谈儒论玄,经天纬地,也丝毫没有矫揉造作之感。而情感上的“发乎于情,止乎于礼”也没有那寻常网文的媚俗的全收滥情,女子与男子一样有血有肉,各有韵美。
结局虽然仍有些遗憾,却更显真实与难以忘怀,以至于闲暇时捡起来看了一次又一次。午后泡一杯清茶,窝在花园藤椅里,以愉快的心情感受这纯粹的古风韵律,没有什么比这更放松的享受了。
痴于棋,痴于读,痴于写。道长是一个骨子里彻彻底底的文人,临死也忘不了手中的笔,倘若生在古代,也当是如陈操之一般的雅士。恨未曾与道长谋面,仅以此,愿道长能穿越魏晋,扶杖看雪,不亦快哉。
有人说,读书就像和作者聊天。那么,如今,还没聊完,道长已起身离去。只留听众一叹:华亭鹤唳,不复闻矣。
PS:三痴于2015年9月21号5时40分与世长辞,享年43岁,现在在广丰老家,天妒英才。
以现在的网文格局来看这本09年的小书,有一些未尽的情节与瑕疵是必然的,然而,道长也无法再修改和写新书了。所以各位新看官默默看书就好了。
看到《见字如面》里张涵予到到《贼道三痴给读者的绝笔信》时,不禁又一次想起了那些追着看三痴文的日子。
道长,走好。
❤️15243 收录于:2017-07-08;更新于:2017-12-21翻开卷首,一股魏晋遗风扑面而来,仿佛瞬间置身于那个风流不羁的年代。
作者的古文修养在网文圈应该无人能及了吧!可惜天妒英才,望作者在天堂能够安好
❤️41 收录于:2017-09-26;更新于:2017-12-19算是男频穿越小说里最风雅的了吧?当然不能和女频比,不过对女频也不太感兴趣
收录于:2017-11-28三痴作品,其实还是因为作者去世了解到的,去除此加成,就小说本身而言,也是上佳的作品,无怪乎这么多读者缅怀。要说的话,可能稍显不敬,虽然情节有曲折,这依然是一本把握得很好的爽文,区别在于作者的文笔阅历让这本小说更具格调
❤️1 收录于:2017-11-19